昨天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个朋友说:
我不在追求“被动收入”了
真实的被动收入逻辑:
前期投入时间、资金、技能建立可自动运转的系统
完全“躺赚”极少见,多数需要定期调整,如更新内容,版本迭代等,需要长期维护但人们对“轻松赚钱”始终有幻想 所谓追求被动,很多时候是想走捷径
没有真正的被动收入
你总要“主动”付出点什么
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,被动收入是好事情,但是被一些人过分的宣传,反而误导了很多人。让人觉得世界上有无数的躺赚的事情,其实扎扎实实的理解被动收入,利用被动收入是可以致富的,但是一味的以为被动收入就代表着偷懒,那就反而会耽误自己的时间和机会。
被动收入的真相:追求被动,但不幻想一劳永逸
近年来,“被动收入”成为了许多人的梦想,毕竟谁不想少干活、多赚钱呢?然而,真正的被动收入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简单。要建立稳定的被动收入来源,往往需要前期大量的时间、资金和技能投入,并且在后期持续维护和优化,否则收入会逐渐衰减甚至消失。
被动收入并非终极目标
我个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2015年的时候,我的微信公众号曾经是一个“膝部账号”,写了一些爆款文章,收获了6万多粉丝,无数的阅读量:

丰厚的打赏

流量主广告

软文广告的收入其实更多,我还把公众号的文章结集了两次,出了两本书,版税挣了10多万。
这些文章在接下来的 7、8 年里持续带来不错的收益,即使我没有频繁更新,收入仍然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了2023、24年的时候,这种被动收入的效应已经慢慢衰退。我自己是因为困于疫情带来的抑郁和我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,没有继续更新公众号,所以这方面的收入就开始锐减,直至面临收入枯竭的局面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。例如,曾经在 YouTube 上爆火的某些视频创作者,他们的一些经典视频能够长期获得广告收入,但如果不继续更新优质内容,流量和收益就会大幅下降。
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些早期的网红博客上,他们依靠SEO优化文章赚取广告费,但随着搜索引擎算法的变化,流量下降,收益自然也跟着减少。
所以,我们可以追求被动收入,但必须意识到,任何资源都有可能衰竭。我们不能轻易满足于已有的收入,而应该持续积累新的被动收入来源。
当然这不是说被动收入不好,被动收入很好关键在于持续积累正向现金流
我们不能一味的想着构建了被动收入以后,就躺在被动收入上睡大觉,这样迟早也会衰竭。但是被动收入当然是好东西。
打工、做副业,一切主动收入的核心问题是人的体力和精力,我们不能追求百分百透支我们的体力和精力,否则很快,我们就会遭到反噬,因为健康问题,心理问题,而花费大量的医药费,耽误正常的工作时间。
我们可以自己努力的工作,但是同时靠被动收入拉高我们的正向现金流。
其实我15、16、17年的时候,不仅有正常的日常工作,每个月可以挣到几万的工资,而且公众号提供的被动收入还有2-5万的收入,那日子自然过的非常舒服。
我真正出问题是18年以后,彻底不坐班,只靠各种自媒体收入的时候。一开始走出那段时间的抑郁后,积极的写作接广告,收入很好。但是搬回到天津,社会圈子没了,疫情来了,我的情绪出了很大的问题,这些年都没有持续更新内容,只靠公众号当年的余威和被动收入,所以才会流量和收入枯竭。
所以,要明白被动收入并不是终极目标,而是我们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方式。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不断增长的正向现金流系统,让我们不必疲于奔命就能获得稳定的收入。
所以,与其幻想“一劳永逸”,不如建立多个被动收入来源,确保即便某个收入来源衰退,其他收入仍然可以支撑我们的生活。正如那句老话:“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”
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强劲被动收入?
其实做内容,做独立开发,都可以形成被动收入,而不是说,一定要只靠日日更新,只靠不断的做新产品。在追求内容爆款,App销量稳定的同时,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长期占率。
1. 做内容,自媒体的被动收入策略
- 追热点可以带来短期流量,但长期来看,应该关注那些“经久不衰”的内容。
- 比如,新手入门教程、基础知识指南等,这些内容不会迅速过时,能够长期吸引流量。我过去的一些文章就是这样,即便几年后,仍然有人会搜索并阅读它们。
- 例如,一些知名网站,如 Investopedia,它们的“金融基础知识”类文章,即便 10 年前写的内容,现在依然能获得大量流量和收益。
- 前两天,我专门发了一篇关于 Youtube 怎么实现被动收入,常青收入的文章。未来我也会针对的对其他自媒体平台如何被动收入,常青收入写更多文章,大家可以继续关注。
2. 做产品的被动收入策略
- 产品同样可以分为“短期爆款”和“长期稳定”两类。
- 短期产品可以借助热点快速变现,但更重要的是积累一些“持续稳定有收入的产品”。
- 例如,一些小工具、在线课程、订阅服务等,虽然不会瞬间暴富,但可以保持长期的现金流。
- 举个例子,许多开发者通过开发 WordPress 主题或插件,一次性投入开发时间,但后续可以通过授权销售或订阅模式获得长期收入。
- 类似的 SaaS(软件即服务)产品,例如 Notion、Todoist 等,提供免费基础功能,但通过付费订阅模式持续获得收入。
3. 人生的被动收入战略
其实如果我们用被动收入的思路,正向现金流的思维去思考人生,也会得到很多启发。一个闲暇的时间,比如1个月的业余时间,我们可以接一个外包,或者写10篇文章。这是获得正向现金流,有收益。但是是一次性的。如果我们用来研读一本有意义的书籍,或者钻研一本新的技术,可能看起来没有直接的现金收入,但是可能会拓宽我们的收入来源,技能水平,所以本质上也是一种构建被动收入的方法。
所以,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自己的策略,什么时候努力的追求现实的及时的收入,什么时候积累自己的能力,构建自己的长期竞争力,这就是人生的被动收入战略,或者叫做长线思维。
总结
- 被动收入值得追求,但期待“一劳永逸”是不现实的。
- 任何资源都有可能衰竭,关键在于不断积累新的被动收入。
- 通过长期有效的内容和产品积累,可以构建更加稳定的现金流。
- 终极目标是建立正向现金流系统,而不是简单地追求“被动收入”这个概念。
- 在人生和终身学习上也要有自己的被动收入战略,长线思维。
在这个快节奏变化的时代,唯有持续学习、不断创新,才能让我们的收入模式更加稳固,真正实现财务自由。